談情說愛還不夠電子報:一個沒有慈悲的世界













談情說愛還不夠 







一個沒有慈悲的世界


我們處在一個鄙視慈悲觀念的文化裡。

 

雖然大多數的心靈導師都稱慈悲是心靈生活的基本元素,但不論是公私生活,我們對慈悲並不熟悉。

瀰漫在我們生活中的典範是報應。

 

有人喜歡責備別人,為其付出代價。

 

我們的典獄系統,就是缺乏慈悲觀念的最明顯範例。

 

過去幾年來,「懲教機構」這個有改過遷善意味的字眼愈來愈不受重視。

 

我們現在的典獄系統毫無興趣幫助或支持囚犯:有人犯了錯,所以得為此付出代價,這才算公平。

 

每個人都喜歡責備別人。

 

要是你把事情搞砸了,就會有這樣的下場:一個更糟糕、更駭人的功能不全社會(監獄),由我們這些納稅人承擔費用。

 

信仰神祉的觀念蕩然無存,我們信仰的是極盡殘忍與報復的能力。

報應源於正義與仇恨,堅信:「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我是好人,你是壞人。

 

我絕不會做出那麼可怕的事情,你必須受到懲罰。」

 

甚至,「我這麼好,你卻這麼壞,所以你一定得死!」

這聽起來很極端,但我親耳聽過政客以一種自以為正義的口氣說出來。

 

這就是我們社會設立的典範,最偏離心靈之道的典範。

別將自己的不如意怪罪給世界

這樣的態度很容易滲透到我們的個人生活。

 

一位治療學家告訴我,她看到一對夫妻在第三次開庭時,妻子憤怒地大吼:「你為什麼不告訴他,他錯了!」那位丈夫可以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她可以扮演某種角色調解問題,或者她能夠展現些許的慈悲。

 

可惜她從未想過這些,她的辦法就是懲罰犯錯的人!

當泰瑞莎修女批評美國,說是她拜訪過最欠缺愛的國家時,人們可曾質疑她的說法?在全球經濟快速進步之下,我們正不斷地將美國的價值觀散播到世界各地。

 

身為靈修者,我們肩負重任,而且愈快進行愈好。

你也許會問,在面對顯而易見的惡意時,難道不該表達憤怒與正義感嗎?在面對暴力行為時,如果我們不挺身而出,又怎能改變這個世界?集體屠殺呢?為了一時的利益而殘害地球?我們不必做點什麼嗎?

憤怒是人類的自然反應(當它尚未因心靈修行而昇華時)。但批判與怪罪是慈悲的對照,無法「促使你慢慢達到最高的自我境界」。

當某人對你做了卑鄙或殘忍的事時,他其實正孤單地經歷失落的過程。

 

一個沒有靈性的人只能看到殘忍或無知的行為,但一個慈悲的人能感受到對方內心深處的痛苦,並想要對其伸出援手。

邪惡、不體貼與殘忍都源於無知。如果邪惡的人能抱持渴望內心平靜的想法,能被愛感動,那他們就不算邪惡。

 

他們之所以邪惡,是因為心靈意識尚未浮現,沒有得到內在的激勵,只能以當下的情況直接反應情緒。

 

他們習慣以短視近利的角度看待世界,那是無知與損失。他們很可憐,不需批評他們。

如果你以仇恨的方式對待別人,只會把問題推進黑暗,讓雙方更背離光明。

 

當你以仇恨與正義感面對邪惡時,你不但沒有減弱邪惡的力量,反而強化了它的力量。

 

最後雙方都會背離光明,邁入黑暗!

責難與仇恨無法解決眼前的問題,它們只會耗損責難與仇恨者的能量。以靈性回應所有消極的事情就是慈悲。

慈悲不排斥積極地阻止自私、貪婪或卑鄙的侵略者所造成的傷害。

 

甘地雖然對英國這個對手懷有慈悲心,依然選擇「獨立行動」為人民爭取獨立。

 

慈悲昇華心靈、加強愛與契合,慈悲者同時體驗到對自我慈悲與對他人慈悲的益處。

 

憤怒、批判與責備則會損壞心靈的特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