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揭開零定價的祕密電子報:什麼是免費















免費!揭開零定價的祕密 







什麼是免費


「免費」可以指很多事情,而且其中意涵一直不斷演進。

這個字眼讓人起疑,但它捕捉注意力的能耐卻是無與倫比。

 

它絕對不是字面上看到的那麼簡單,但也是最自然的交易。

 

如果我們現在想要根據「免費」的想法建立一個經濟體,首先應該了解它是什麼,以及如何運作。

先談定義。

 

在拉丁語系,例如法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free」一字比較沒有那麼複雜難解,因為它不是單單一個字,而是包含兩個字,一個源自拉丁語liber(「freedom」,「自由」之意),另一個來自拉丁語gratis(從gratiis〔感謝〕縮略而成,也有「不需回禮」或者零定價的意思)。

 

比方說,西班牙語中,libre具有正面意義(言論自由等),而gratis常被懷疑是一種行銷手段。

但在英語中,這兩個字義藏在同一個單字裡。

 

這有它行銷上的優勢:正面的「自由」含意,降低了我們對銷售手法的防衛之心。

 

不過,模稜兩可也容易引起誤會(這是為什麼英語世界有時要用gratis來強調某種東西真的免費)。

開放源軟體世界既自由(鼓勵使用和再使用)又免費(不收費),區分兩者的方式大致如下:「免費啤酒相對於言論自由」。

 

(難免有些過度聰明的人認為,玩弄這個模糊地帶相當有趣,於是打著有福同享的旗子,發行啤酒食譜,然後在軟體研討會上收錢販賣做好的產品。

 

典型的美式阿宅作風!)

那麼,我們怎麼最後只用一個單字,而且選上「free」這個字?叫人驚訝的是,它與「friend」(朋友)來自同樣的古英語字源。

 

語源學家哈伯(Douglas Harper)說:

(兩者都)來自古英語freon、freogan「使自由、愛」。

最初的意義似乎是「被愛、友誼、去愛」;在某些語言中(特別是日耳曼語和凱爾特語),則發展出「自由」的意思,或許是因為「被愛」或者「朋友」被用於部族裡的自由成員(相對於奴隸而言)。

到了1585年出現「不收費而給予」的意思,是從「不需要成本」的概念而來。

因此,「free」是來自freedom的社會概念,代表不受奴役,或不需成本。

這裡談的是「成本」的意義:例如免費啤酒,甚至是免費的午餐。

形形色色的免費

即使是商業意義的「免費」,意思—和商業模式—也很廣。有時「免費」不是真的免費。「買一送一」只是兩個半價的另一種說法。

 

「內附贈品」的意思,其實是指整個產品售價已加計贈品成本。

 

「免運費」通常意指運送成本已經加進產品的價格。

有時,免費當然是真的免費,但這不算是新的經濟模式—「免費樣品」只是行銷手法,意在引介某種產品,激起消費者心中的一絲絲虧欠感,也許能夠促使他們去買照原價出售的商品。

 

「免費試用」可能真的免費,卻限制時間,而且除非付費,否則可能很難停止試用。

 

加油站的「免費打氣」,經濟學家稱之為「附帶產品」(complementary good)—提供這種免費產品(自己為輪胎打氣)的目的,是要消費者注意到付費產品(加油站賣的口香糖、汽油等各種東西)。

然後,還有靠廣告贊助的媒體產業,從免費接收的無線廣播和電視,到大部分的網站都是。

 

靠廣告贊助免費內容,這種商業模式可以追溯到一個多世紀前—由第三人(廣告主)負擔費用,第二人(消費者)就能免費取得內容。

最後,有時免費真的是免費,而且確實是一種新模式。

 

這一類免費,大多出現在網路上,邊際成本接近零的數位經濟在這裡發揮影響力。

 

大部分使用者利用相片分享服務網站Flickr,真的不必花錢(Flickr甚至不放廣告)。

 

Google提供的大部分服務同樣也免費、不登廣告,就算是循媒體廣告模式,也是換個方法套在軟體和服務(如Gmail),而不是用在內容。

 

然後,又有維基百科和部落格空間等令人稱奇的「禮物經濟」(gift economy),背後的驅力都不是為了錢,而是出於維護名聲、引人注意、表現自我等動機。

所有這些,可以分成四大類「免費」,其中兩類是舊的,但仍在不停進化,另兩類則隨著數位經濟而興起。

 

進一步探討之前,先回頭談談所有的「免費」形式,其實是同一件事的變形:把錢從一種產品移轉到另一種產品,從一個人移轉到另一個人,從現在移轉到以後,或者先進入非金錢市場,之後再回來。

 

經濟學家把這些稱作「交叉補貼」(cross-subsid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專案開發ㄚ清 的頭像
    專案開發ㄚ清

    ㄚ清房地產物業專業整合服務網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