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簡介 









第五項修練



《第五項修練》初版問世於1990年,《哈佛商業評論》評為:75年來最優秀的管理書籍之一,迄今全球已賣出250萬冊。

究竟為什麼這本書受到如此多人推崇?

 

被美國《商業週刊》尊為新一代管理大師的彼得•聖吉,在本書說明,當組織成功地轉型為「學習型組織」後,它就會像個具生命的有機體,任空前未有的複雜、混沌、變化撲肆而下,它總能靈活伸展、輪轉向前。

 

聖及提出「系統思考」,以破解當代片段思考的危機,並以系統思考,即第五項修練,為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鷹架,而將其他四項修練灌注其中。

 

這四項修練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

 

當此五項修練逐漸聚合,組織便能釋放出潛藏的巨大能量。





第五項修練 







你的組織有學習智障嗎?


大企業的壽命很少超過人類需命的一半。

 

一九八二年殼牌石油公司的一項調查發現,一九七0年列名財星雜誌「五00大企業」排行榜的公司,有三分之一已經消聲匿跡。

 

依殼牌石油公司的估計,大型企業平均需命不及四十年,約為人類壽命的一半!

 

各位讀者,你將有百分之五十的機會目睹你現在所服務的公司關門大吉。

大部分失敗的公司,事先都有許多的朕兆顯示它們已經出了問題,然而即使有少數管理者已略微察覺這些現象,也不太會留意。

 

整體而言,組織往往無法認清即將遠近的危機,無法體認造些危機的後果,或提出正確的對策。

也許在適者生存的法則下,像這樣不斷的汰舊換新,對社會是好的,因為這可把經濟上壤重新翻過,重新分配生產資源給新的公司與新的文化。

 

然而對員工與企業主而言,卻是很痛苦的,但是,如果高死亡率不只是那些體質不良的企業才會面臨的威脅,而是所有企業都會面臨的問題時,怎麼辦?

 

如果即使目前最成功的企業,其實還是很差勁的學習者,怎麼辦?

組織的學習智障


大部分的組織學習能力不住其來有自。

 

組織的設計和管理方式、人們定義工作的方式、員工被教育與互動的方式,這些在在是基本的學習智障。

 

而且往往他們愈是努力嘗試解決問題,卻因努力的方向不對,長期的後果反而愈糟。

 

儘管有這些學習智障,學習的行為還是或多或少發生在組織中。

學習智障對孩童來說是個悲劇,但對組織來說,學習智障是致命的。

 

治療它們的第一步,足開始辨識組織的七項學習智障。

局限思考


我們長久以來被灌輸固守本職的觀念,這種觀念如此強烈,以致將自身跟工作混淆。

 

一九八0年代初,美國有一家大型鋼鐵公司把旗下的工廠關閉了。

 

該公司提供所有被調職的鋼鐵廠工人新的工作訓練。

 

但是訓練從未發揮效用,這此工人最後大多陷入失業或打零忙的困境。

 

一群心理學家應邀到該公司找出問題的癥結,結果發現這些鋼鐵廠工人面臨強烈的認同危機。

 

這些工人說:「我怎能夠做其他工作?

 

我是個車床工」。

當一般人被問起如何維生時,大多數人都是敘述他們天天在做的工作,而不會擴大範圍去說明他們企業的目標是什麼。

 

多數人認為自己對於整體只有很小或毫無影響能力。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埋首苦幹。

 

結果把自己的責任局限於職務範圍之內。

最近,底特律一家汽車公司的主管告訴我,他們拆解了一輛日本進口車,目的是要了解某項裝配流程;

 

為什麼日本人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做到超水準的精密度與可靠性?

 

他們發現不同處在於;

 

日本車在引擎蓋上的二處地方,使用相同的螺栓去接合不同的部分。

 

而美國汽車同樣的裝配,卻使用了二種不同的螺栓,使汽車的組裝較慢和成本較高。為什麼美國公司要使用二種不同的螺栓呢?

 

因為在底特律的設計單位有二組工程師,每一組只對自己的零件負責。

 

日本的公司則由一位設計師負責整個引擎或範圍更廣的裝配。

 

諷刺的是這二組美國工程師,每一組都自認他們的工作是成功的,因為他們的螺栓與裝配在性能上都不錯。

當組織中的人只專注於自身職務上,他們便不會對所有職務互動所產生的結果有責任感。

 

就算對結果失望,可能也察覺不出何以如此。大家只會認為一定有人搞砸了。

 

現代組織功能導向的設計,將組織依功能切割分工,更加深了這種學習智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