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可以生氣 







憤怒的四種型態


憤怒有四種主要的型態。

 

它們是火箭,把上述五種憤怒的舉動發射到你的腦袋和內心。

 

這四種型態都很普遍,不過有些人習慣使用其中一、兩種。

 

它們是:
――審問者
――恐嚇者
――「可憐的我」
――疏遠者

審問者


審問者是會逼你開口說話的發怒之人。


「我告訴你幾點以前要到家的?」「你跟誰出去了?」

 

「我們已經討論過多少遍了?」

 

「你到底喝了多少?」

 

「你還有什麼藉口要說?」

 

「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

 

「你什麼時候才要去拜訪人家?」

 

「為什麼你都不打給我?」

審問者會飛快地丟出一連串問題,以便掌控他人、操縱他人、羞辱他人、評斷他人,把每個人搞得精疲力盡,只要能逃出這間垂掛著一顆昏暗燈泡、牆上嵌了一面鏡子的水泥審訊室,不管是什麼自白書都願意簽。

恐嚇者


恐嚇者扯開嗓門,震耳欲聾的咆哮聲充滿了整個房間。這麼做是為了貶抑他人,讓他人驚慌失措、覺得自己渺小無比,一聲也不敢吭。

 

恐嚇者大聲咒罵,拿起桌上東西就往地上砸。

 

他/她老是對別人說教、嘲諷挖苦,講些教人難堪的話。

 

恐嚇者有時也會一言不發,那沉默深重得可以用刀子劃開來。

 

面對這個隨時可能動怒的人,周遭的人人個個如履薄冰、輕聲細語,只盼他的怒火別突然爆發。

 


恐嚇者認為「強權就是公理」,他們一定要是那個擁有最後決定權的人。

「可憐的我」


「可憐的我」(the “Poor Me”)跟其他發怒之人一樣怒火中燒,但他們不夠強悍,無法質問對方,也沒辦法大發雷霆。

 

無論身在何種處境裡,他都自認為是受害者,不斷抱怨、為自己辯解、滿腹牢騷、好說歹說的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只有我一個人該做家事嗎?我上班前就已經把家裡整理過了。

 

可是工作了一整天,下班後還開了老半天的車回家,結果家裡又是一片亂七八糟的!」大概所有老媽(有時還包括老爸)都這麼說過。


「你一定認為我工作了一整天、忍受了一堆鳥事,回家後可以放鬆一下對不對。

 

才怪!」
「我知道我午餐之約遲到了,」傑森對老闆說。

 

「可是我正要離開辦公室時,有個客戶打電話來,一直講一直講,我知道如果我又遲到,你一定會氣瘋的。但我能怎麼辦?我得跟他講話啊。

 

所以別生氣。

 

你要怪就怪他,不要怪我。」


要是有人常常挖苦你說:「要不要來點起司配哀哀叫(隨文注4)啊?」

 

你就會明白自己是「可憐的我」這種類型的人了。

疏遠者


疏遠是最常見的憤怒型態。

 

每次起了爭執、衝突或開始爭辯時,疏遠者就會抽身離開。

與人相處時,這種憤怒型態使用的是最糟糕的字眼──這字眼毫無意義可言:「好。」

 

鵲莉說,每次老公不想理她時,就會這樣回答。


疏遠者也常常說隨便你啦。

 

大體而言,這兩句話說的是,「我要閃人了,不管你想怎麼做,我都會說好,不過其實一點兒也不好。」

 

要是某個人想當個疏遠高手,就會把這兩句話放在一起,惱怒或厭倦地說:「好!隨便你!」


疏遠者把情緒關起來,麻痺感受。儘管他人就在「這裡」,但從各方面來看,他完全不在「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