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 - 遊 戲 分 析 - 2
分類:心理2007/05/02 09:35


五、遊戲(戲劇)三角型:卡普曼(Stephen Karpman)所設計。


(一)迫害者(Persecutor 簡寫:P):


1、心理地位: I+、Y—(外在表現),內在可能是I—、Y+。


2、事實:以自己的興趣行事。


3、特徵:他人因其迫害行為而受苦,其迫害的部分目的是懲罰。


4、漠視:漠視別人的價值與尊嚴,甚至是漠視別人健康生存的權力。


(二)拯救者((Rescuer 簡寫:R)


1、心理地位: I+、Y—。


2、事實:關懷受害者。


3、特徵:所做的事超過他們所能負荷的、做他們不願做的事、代替別人思考並解決問題。


4、漠視:漠視別人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受害者(Victim 簡寫:V)


1、心理地位: I—、Y+。


2、事實:受苦或潛在受苦。


3、特徵:表現的好像他們沒有能力資源解決自己的問題,或者別人必須為他們的快樂做一些改變;表現得好像他們受傷非常嚴重,以致他們無法解決問題或無法同時感覺與思考。


4、漠視:漠視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心理地位:我好(I+),你也好(Y—)、我好(I+),你不好(Y—)、我不好(I—),你好(Y+)、我不好(I—),你也不好(Y—)。


六、玩遊戲的理由:


(一) 實現自己的人生腳本,強化自己腳本的信念。


(二) 以心理遊戲來確認自己的心理地位,得到可預期的安撫或扭曲的感覺。


(三) 漠視現實的選擇,逃避責任。


(四) 逃避親蜜。


(五) 時間建構:人與人相處時運用時間的方式。


(六) 使自己覺得安全因為和人的關係是可預期的。


(七) 體驗自己對生命的看法,早期決定以及成長經驗。(驗證自我之參考架構)


※參考架構:根據這個架構,一個人遇到特定刺激時,會以不同的自我狀態做出相關的反應。參考架構提供一個人整套知覺上、觀念上、情感上及行動上的反應,由此界定自己、他人以及整個世界。


七、心理遊戲的偵測:


(一)行為模式的重複性。


(二)漠視的存在。


(三)戲劇三角關係的存在。


(四)溝通中含有曖昧的訊息。


(五)越來越多人涉入事件中。


(六)雙方的約定或合約不清楚。


(七)互動的結局經常出現負向的發展。


參考書籍:


1、溝通分析治療法理論入門---中華溝通分析協會


2、溝通分析治療法理論進階(上)---中華溝通分析協會


3、人際溝通分析練習法----作者:Ian Stewart & Vann Joines


譯者:易之新


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