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企管電子報:要增加營收,先增加人力成本?


成功長青方程式
長青企業如何歷久不墜? 


  要增加營收,先增加人力成本?


文/張景翔


  許多企業在面臨營收衰退時,往往會選擇削減成本來因應,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裁員,最近的福特汽車、戴爾電腦都是如此。不過如果有人告訴你,對零售業來說,增加人力成本反而可以增加營收,你是否覺得這種說法異想天開呢?


  華頓商學院營運與資管學教授費雪(Marshall L. Fisher)和耐特西(Serguei Netessine)對零售商店進行了一項為期17個月的追蹤研究,他們在全美500多家大型零售業者的實體店面中收集資料,以及詢問顧客意見。他們研究發現,影響銷售和顧客滿意度的各項因素之中,存在著一種他們稱為「顧客庫存感知度」的重要因素。


  所謂的「顧客庫存感知度」,是指顧客對於意圖購買的商品在這家店裡是否能被滿足需求的感覺。當庫存感知度低,顧客就會覺得「這家店怎麼買不到我要的東西」,滿意度就會下降,連帶影響其他商品的消費意願。而「顧客庫存感知度」除了跟商品實際庫存有關之外,事實上當顧客覺得店內員工對店內產品熟悉度不夠、或是無法找到店員來詢問產品所在位置的時候,這項感知度也會快速下降。一旦客戶無法順利找到所要的商品,那麼這項商品就跟不存在沒有兩樣。


  研究指出,光是重新分配連鎖店的店員所在位置和負責區域,就能將銷售金額提升2%至3%。而更令費雪和耐特西教授驚訝的是,如果在店內增加一美元的工資成本,這家商店的任何一項產品就可增加4美元到28美元不等的銷售金額....


《全文請見右方「搶先特報」》


  成功長青方程式


文/葉惟禎


  職場成功大師薄樂思(Jerry Porras)等人發現,長期成功與是否找到最好的創意發明、組織架構或商業模式沒什麼關係,重要的是「先了解自己最重視的事物」,因為這才是創意的泉源,也是建立永續經營組織的動能。


  薄樂思等人從上百位長期表現傑出,且重要性不隨時間消逝的成功人士專訪中,歸納出持續成功的方程式:意義+思考模式+行動模式。


成功要素1:意義


  其中首要元素「意義」,就是你所做的事對你而言,必須是十分重要的事。至於重要與否則完全由你個人判定,而不是根據世俗的眼光。


成功要素2:思考模式


  思考模式,是由責任感、勇氣、熱情與審慎樂觀等元素所形成,持續成功的人,會有一套思考模式幫助他們達到特定的目標....


《全文請見右方「搶先特報」》
  
  長青企業如何歷久不墜?


文/葉惟禎


  曾經有一說法:「擠進500大,不如經營500年的。」個人要在職場持續成功不容易,企業更難。根據《財星》(Fortune)雜誌調查,美國企業有62%的壽命不超過五年,存活超過50年的企業只有2%,其中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不到七年,即使是全球500大,平均壽命也只有40年。


  尤其這是一個人人都喜歡創業的年代,過去150年來,美國創業人口甚至比結婚生子的人數還多;在台灣,創業人口更以4.3%的比例高於美國。但是在美國,這些新創公司有40%維持不到一年,三分之二撐不過五年,只有四分之一可以苦熬八年,而多數的創業家,幾乎賺不到錢。


  儘管如此,在台灣這個彈丸之地上,仍有光泉、大同等企業,在時代快速變動的洪流中屹立50年,究竟他們是如何從組織再造、營運轉型或產品創新中,找到永續經營的利基?....


《全文請見右方「搶先特報」》
     想看更多管理資訊嗎? 請上 華文企管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