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專欄 









教導力:教導中應否給建議?


作者:何文堂/總裁學苑專欄顧問作家

 友人問:「教練在教導中應不應該提出建議給被教導者?」

 我們知道教導的目的是期盼被教導者能夠覺察自己的狀態,找出問題點,激發當責心,誘發潛能擬訂出有效對策與行動,所以在操作上最佳的狀況就是不需要教練給予建議。

 

但是在實務操作中,有時候被教導者因陷入困境、思考瓶頸而導致沒有辦法順利的找到問題原因和有效的行動對策,而主動要求教練給予建議,或是教練察覺到需要給予建議來協助其脫困,在此狀況下教練可以給予適當的建議,以利教導作業能持續進行。

 但是教練必須注意教導中提出建議猶如一刀兩刃,它雖可以讓教導作業順利運作,也可能讓教導失去真正目的,變成被教導者完全依賴而不願承擔解決自己問題的責任、或是教練的建議變成了指導、命令迫使被教導者遵從而非教導。

 

因此教練要提出建議時必須要謹慎斟酌,要特別注意下列的原則:

 一、給予建議時需取得被教導者的同意


 末獲得對方的同意而貿然給予建議可能會發生以下的狀況:

 

1.被教導者原本想藉由自己的努力構思找出對策,教練突然提出建議,讓自己不但思考被打亂、失去學習的機會,也常會有未被尊重的感覺。

 

2.變成被教導者未來卸責的藉口,因為若是「建議」的執行成效不佳,可推責說是教練指示的。

 

3.「建議」成為被教導者新的困擾,對於是否要接受猶疑不決(不一定認同教練的建議內容)。

 

所以當教練認為需要提出建議時不妨先問說「對XX我有個意見,你想聽嗎?」「對XX有其他的做法可提供給你參考,你想知道嗎?」取得對方的同意再提出建議,不要一廂情願的猛提建議。

 二、所建議的是方向性而不是直接的作業細節


 建議的內容儘量是指出被教導者要進一步考慮的方向,例如在「如何開拓新業務」的教導主題下,教練可以提出「在擬訂開拓計畫時要先對競爭者做深入的分析」、「產業分析的內容要加上未來趨勢的探討」,這些建議指出了被教導者在行動之前要構思的分析結構,而不是直接告訴被教導者「你可以先做…再…然後…」。

 

這些建議內容是需要再做進一步思考和作業的,教練也可將建議的內容轉化成教導次議題,例如可對「競爭者分析」項目上追問「誰是競爭者?

他們可能會採取什麼行動來影響我們?有沒有潛在的競爭者」的內容進行對話與教導。

 三、將建議事項轉換成提問方式


 教練要給予建議最佳的方式是將建議隱含在提問中。

 

例如「如何開拓新業務」的教導主題下,當被教導者不知要如何做時,可以問:「就你的認知中,這個市場的未來發展的趨勢會是如何?」

 

「在這市場上有那些同業?」,「我們要開拓新業務時,競爭對手會怎麼想?會採取什麼行動?」,將建議內容以問題方式提出,可以有系統性的來強化被教導者的思考架構,甚至可以發揮舉一反三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建議內容是透過成被教導者自己的話語所指出的,引發再進一步探討的意願。

 四、建議不該成為問題唯一的答案或方案


 教練在提出建議前要設法鼓勵被教導者嘗試著去找出自己的答案,亦就是要將建議是在有充分的對話後再提出,這樣的做法可以避免被教導者過度依賴教導的「建議和指示」,失去了教導的目的,同時也可以避免讓你的建議成為教導中「焦點」,限縮了被教導者更多元的思考。要記住教導的重心在「人」而不是「事」的處理上。

 教導過程中對於提出建議能掌握住上列的原則就可以讓它發揮出最大的成效。教練對於「建議」絕對記住要「寧少勿多」、「寧遲勿早」、「寧被動勿主動」。(總裁學苑網站:
http://www.ceolearning.org/ )

■如您對教導力專欄,有任何意見想表達,您可以在我們的互動討論區(
教導力)論壇上發表。





御書房 







御書房:學習的王道



原名:The Art of Learning: a journey in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
作者:喬希.維茲勤 (Josh Waitzki)
譯者:游敏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8月25日
頁數:287
導讀:黃祖強/總裁學苑總編輯


 九歲起八度榮獲全美西洋冠軍,二十二歲學習太極拳,取得多次世界冠軍,看到這樣的成績,很多人覺得喬希‧維茲勤(Josh Waitzkin)這個人實在是異類。然,第一名對他而言,除了榮耀,更是愈加了解自己,學習體會的過程。

 「參加一輩子的比賽,並沒有冷卻我追求勝利的熱忱,但我更愛學習與訓練的過程。在經歷這麼多大賽之後,在壓力下讓自己的表演維持水準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尤其在「西洋棋」和「太極拳」這兩項看似完全不相干的技藝中,他能深入思考和實際演練,歸納出相互連結貫通的學習原理。所以他在本書不是談太極拳技法,也不是西洋棋祕訣,而正是學習之道。

 作者在書中分享他悟到的經驗,如以下的幾點摘要:

 先學會輸,才有機會贏


 失敗的經驗比勝利更有價值。

 

學習過程總有挫折,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讓自己療傷充電、重新出發的方式。

 

 

作者自己就有親身經歷:在參與太極拳比賽前,右手意外骨折,被迫加強左手訓練,但反使左手越練越強,正式上場時左右開攻,最後順利奪冠。

 

所以每次從創傷中痊癒或從一場敗戰中走出來時,都要讓自己比之前更好。

 讓我們攀上高峰的不是奇招,而是熟能生巧的基本功

 


 把整套招式拆解成幾個小動作,循序反覆精練,直到掌握其精髓,再將所有步驟順暢融合,方能磨練基本功。

 

這是作者所提出的「畫更小的圓」概念。

 

在學習過程中,深度甚於廣度,質勝於量。

 

所有的絕妙創意或「神來之筆」,是以扎實的技術為根基。

 專注當下,使生活更豐富精采


 表現卓越者能進入到深度的專注狀態,並且讓潛意識的自在流動,使意識更能專注在少量的資訊。

 

學會「專注」,不僅有助於學習和表現,也能提升感受力,發掘日常生活蘊藏的色彩和樂趣。

 把情緒化為優勢
 面臨強大的壓力時往往會產生負面情緒,得找出最適合的處理情緒之道。

 

並要瞭解自己在怎樣的情緒狀態能激發出最佳表現,進而建立起凝鍊有力的觸發機制,讓自己可轉化負面的能量。

 學習是一場心智馬拉松


 在競爭激烈的高階領域,勝負的取決不僅在於知識多寡,還包括心理層面的鍛鍊:承受壓力、把阻力化為優勢,以及體能和情緒迅速復原的能力。

 

因此,真正的學習贏家,能夠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持續吸收心得,最終以健康心態和純熟技巧,表現出最好的自己。

 「我們要以不斷的觸發靈感去準備打好基礎,以便在最狂亂的壓力下也能有創造性的表現。」

 

作者在最後也提到成功與快樂沒有固定的配方,「鍛鍊熟練的技巧得先挖掘對你最有共鳴的資訊,並將之完全深入的整合吸收,直到這資訊消失無蹤,容許我們自在的飛翔。」

 

讀者可從書中深化自己學習的養分!(總裁學苑網站:
http://www.ceolearning.org/ )

雋語:具有健康的心態能夠從每一次正面或負面的經驗中汲取成長智慧的人,正是那些能夠堅持下去,終獲成功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