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雜誌電子報:潛力-干擾=教練式管理績效













封面故事 







潛力-干擾=教練式管理績效


教練式管理藉由引導方式,讓管理者避免情緒、行為、觀點3大盲點,自主發現並改變導致企業成長障礙的行為模式,建立起與員工夥伴關係,釋放員工潛能,激發出創意,最終達到每位員工能夠創造出獨特貢獻。

口述�鎅篕痡郇m聯盟台灣總會理事長陳茂雄

採訪整理��林立綺

教練式領導的管理模式,起源於W. Timothy Gallwey所著《The inner game of tennis》一書。

 

Gallwey原是哈佛大學網球隊的隊長,他將自己在學習網球的經驗,應用在管理學的知識上,並提出「教練式管理」的模式。

他從練習網球的經驗中發現,不一定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網球選手,才會是最佳的網球教練。最佳的教練,是能夠透過精準且正確的觀察,並能夠對於所訓練的選手進行發球或是擊球等肢體動作的調整,就可讓選手自然而然的發揮最佳狀態。

Gallwey將這個在肢體運動上的概念,應用在一般企業的經營上,認為企業若要透過管理達到最佳的營運狀態,可以由企業聘請專業的「領導人教練(Leadership Coach)」來協助企業進行教練式的領導管理(Coaching),目的在提升企業領導人的績效,並透過顧問對於企業管理型態的調整,以引導(Facilitating)而非教導(Teaching)的方式,讓經營者發現管理上的盲點,並以提問(Questioning)與回饋(Feedback)的方式,讓管理者自主發現並改變「導致企業成長障礙的行為模式」,最終讓每位員工的潛力達到最大效能的發揮。

此法除了可以提高管理效能,許多企業也將此視為「接班人培育」的一種有效方法。

教練管理激勵多元人才

這種新型態的教練式領導管理模式,在知識經濟的時代顯得特別重要。

 

台灣不同的生產模式,也塑造出了不同的管理模式。

 

在工業經濟的時代,生產線是為了大量生產而生產,所有的生產流程都是固定的,每一個步驟也都被精確的定義出來,每個人都是生產線上的一個小螺絲釘,必須精準完成生產流程上所被指派的任務,(甚至是鎖螺絲時的角度,都有固定的標準)不容許絲毫的錯誤。

也因此,在工業經濟時代,管理的方式是採用教導式(Teaching)的領導,主管和員工的關係,就是上對下的指導關係,管理主要的目的,是達到職務完全的說明,並對員工進行完全的控制。

然而,在知識經濟時代,唯有多元的創意及服務,才是能被市場青睞的明星產品,因此,唯有採取教練式(Coaching)的管理模式,讓員工及主管的關係,保持夥伴或是義工(代表金錢不是絕對)的關係,才能釋放員工及領導人的潛能,並能激發出員工的創意,創造對公司的獨特貢獻,提升公司績效。

績效=潛力-干擾

企業要成功的導入教練式的管理方式。

 

首先,要知道教練式領導管理方式的最核心理論,就是領導人教練先驅Timothy Gallwey所提出的公式:「績效=潛力-干擾」,意味企業若要提升「績效」,就必須要激發領導人及員工的「潛力」,並且將會造成績效低落的「干擾」因素,降到最低。

在企業內部,會被列入接班人名單的主管,通常在自身的專業上已有一定的表現水準,然而,要升級到領導者的層級,就必須具備能夠管理部屬及激發潛能的領導能力。

 

教練式管理所要訓練的,就是讓領導者可以透過滿足主管及員工的期待及渴望,以釋放員工的「潛力」,並移除在管理上容易出現的「情緒干擾」、「行為干擾」以及「觀點干擾」等3大干擾因素,讓領導者及員工的績效達到最大的發揮。

【完整內容請見《
能力雜誌》2010年10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專案開發ㄚ清 的頭像
    專案開發ㄚ清

    ㄚ清房地產物業專業整合服務網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