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經濟學領域最大的「勝利」,莫過於把通貨緊縮貶為一文不值(並讓人們普遍接受通貨膨脹)。
對於經濟學家和政客來說,通貨緊縮長時間價格全面下跌對經濟的衝擊,就如同得了鼠疫般可怕。
通常政府一嗅到緊縮的氣味,當下就會立法把價格拉回來。
可是,價格下跌有什麼不對呢?
現在我們已經習慣物價穩定上漲,任何人若聽到美國物價曾穩定下跌了近150年?? 從1700 年代一直到1913年,一定會大吃一驚!
然而,美國卻在那段時間內歷經了人類歷史中最快速的經濟成長。原因正是本故事所提到的:效率增加。
效率再加上穩定的貨幣供給(就像美國在聯準會成立之前的情況),價格就會下跌。
工業革命帶動生產力大幅增加,讓勞工階級買得起先前只有富人才能擁有的各種商品,像是舒適的家具、量身訂做的服裝、沖水馬桶和汽車等等。
在通貨緊縮中,1850 年存入100美元,到了1880 年可以買更多商品和服務。
這怎麼不是件好事呢?
如今老一輩常喜歡叨念著他們小時候東西有多便宜,但他們自己的祖父母卻喜歡提起年輕的時候物價有多高。
儘管物價降低有那麼多好處,但我們還是害怕通貨緊縮。
專家和政府不斷告訴我們,如果價格下跌,人們就會停止消費,企業就會停止支出,勞工就會失業,我們將回到經濟黑暗期。
不過,我們都曾目睹,價格下跌並未衝擊任何產業。
二十世紀初期,亨利.福特(Henry Ford)讓汽車價格穩定下降,不但自己賺了大錢,他的員工也領有汽車產業最高的薪水。
較近期的例子是電腦業,雖然電腦產品不斷經歷嚴重的大降價,但該產業還是賺進大把大把的鈔票。
而且,儘管價格不斷下跌,電腦革命依舊氣勢強勁。
由於設計與製造上的效率,數以百萬的人逐年付更少的錢,就可以獲得這神奇的數位體驗。
儘管如此,多數人還是以為,如果緊縮只發生在一個產業就沒有關係。
道理何在呢?
現今的經濟學家誤以為支出促進成長,當通貨緊縮出現時,人們會延後消費(等待降價);就算他們消費,降低的價格對經濟的助益也比較小。
這是很荒謬的想法。
我們之前提過,支出沒有意義,生產才重要!
消費不需要別人慫恿。
人類的需求是無窮無盡的,如果人們不想要某樣東西,多半都有好理由,不是產品不夠好,就是消費者買不起。
無論如何,延後購買、或者先存錢不花錢的行為,都有合理的原因,多半對整體經濟有利。
事實上,如果消費者不消費,則刺激需求的最佳方式,就是讓價格降到負擔得起的水準。
山姆.華頓(Sam Walton)正是利用這簡單的概念,賺進幾十億美元。
電漿電視在美國剛問世的時候,乏人問津。
雖然人人都想買,然而一台1萬美元的價格,可不是凡夫俗子都負擔得起的。
不過,隨著價格下降,越來越多人決定冒險購買。價跌量升,廠商利潤也大增。
要證明價格下跌會傷害消費者,大概只有天才經濟學家才辦得到吧!
降低食物和能源價格真有那麼糟糕嗎?
健保和教育變得更平價,難道會使得政府不得不出面保護我們的安危嗎?
儘管證據確鑿,通貨緊縮還是經濟的頭號敵人。
這是因為通貨膨脹是每位政客的好朋友(緊縮就相反)。
容後再述。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