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水危機處理》可能感染海洋弧菌 不理會恐致重症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09/05 00:07 ◎記者蘇湘雲/專題報導


海邊戲水後,身體若出現出血性水泡,從受傷處蔓延,就要懷疑可能是海洋弧菌感染。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實驗診斷科主任林秀真解釋,海洋弧菌一旦從傷口入侵,12小時內皮膚就會開出現紅腫、長水泡等症狀,甚至演變成壞死性筋膜炎,嚴重者可能需要動手術、截肢。


林秀真主任指出,大部分正常人多少都有抵抗力,海洋弧菌沒那麼容易入侵,患者抵抗力可能比較弱,或者像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糖尿病和腎衰竭患者等都是高危險群,不小心在海邊受傷的話,特別容易感染海洋弧菌。


除了皮膚感染外,患者也可能因食用海鮮而感染海洋弧菌,感染症狀包括傷口壞死、發燒、忽冷忽熱等。


這種感染性疾病雖不多見,但可怕之處在於,這種病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惡化,有些患者在24小時內就引發嚴重敗血症,危在旦夕。


如何治療海洋弧菌感染?林秀真主任表示,治療上會使用第三代頭孢子素和四環黴素等抗生素藥物。


皮膚若有傷口,就必須接受局部外部清創手術。


林秀真主任建議,盡量避免生食海鮮。


另外,抵抗力比較弱或者糖尿病、肝硬化患者也要盡量小心。



《戲水危機處理》施行心肺復甦術 分秒必爭、動作要精準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09/05 00:07 ◎記者蘇湘雲/專題報導


天氣熱,許多民眾喜歡到海邊戲水、玩耍,以隱藏各種危機,媒體三不五十都會出現泳客溺水意外報導。


如果出現溺水意外,旁人該怎麼辦?


台安醫院CPR心肺復甦術教練團資深教練吳秋冬表示,有溺水意外,一定要趕快呼救,而大部分人都知道遇到溺水事件要做CPR,不過很多人一想到要做口對口人工呼吸就卻步,事實上,如果救護車10分鐘左右就到,即使沒有吹氣供氧,人體血氧濃度還能維持一段時間。


此時,最重要的是趕緊把血液打到腦部,大腦才不會缺氧,在分秒必爭的情況下,求救後,10秒內快速檢查呼吸,一旦發現溺水者沒呼吸就可先做胸部按壓應急,不需要非得做口對口人工呼吸。


吳秋冬團長解釋,有的人剛從水中被救上來時,臉色可能很嚇人,或者旁人可能擔心溺水者健康而不太敢做口對口人工呼吸。


且做口對口人工呼吸前,還要「喬一下呼吸道位置」,做口對口人工呼吸時,必須在5秒內吹2口氣,一耽擱下來,很容易就拖到10秒以上,可能失去救命的先機。


如果救護車很快就來,就直接做胸部按壓,按壓速率為每分鐘一百下,壓時口訣是一下、二下、三下、十一、十二…,唸第一個字時下壓,第二個字時上鬆,下壓深度約4、5公分,以手掌根做按壓,力量才不會分散,往下壓和往上鬆壓的時間相等,大聲數可以幫助維持速度和節奏,直到傷患可自行呼吸為止。


吳秋冬團長說明,即使胸部按壓動作正確,血流量也只有正常血流量的25%到33%,因此要避免不規則和撞擊式按壓,這樣不但沒效,且可能對患者造成傷害。


但如果傷患是在深山野嶺,或地處偏遠,救護車沒辦法很快趕到,此時就一定得做口對口人工呼吸,血液若含氧量不足,即使打到大腦也無濟於事。


正常步驟為每30下胸部按壓加2次人工呼吸,這樣為一個循環,2分鐘內要完成5個循環。


做CPR時,如果中斷,血液就不再流動,所以中斷換手時間不可超過5秒。


吳秋冬團長提醒,按壓時,手臂要伸直,和傷患身體成90度,施救者用身體力量往下壓,如果手肘打彎,或只用手的力量按壓,就要耗費更多力量,施救者也會比較累。



《戲水危機處理》戲水遇危機 如何逢凶化吉?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09/05 00:07 ◎記者蘇湘雲/專題報導


前言


台灣四面環海,民眾常有機會到海邊戲水、觀浪,不過溺水、被水母攻擊、感染海洋弧菌等意外時有所聞。


舉例來說,上周在台北縣金山萬里海邊一對50多歲兄弟發生溺水悲劇,讓人不勝唏噓。


因此民眾更要具備一些急救常識,對各種戲水危機最好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備不時之需,不慎遭遇戲水危機才能轉危為安、逢凶化吉。


抽筋是每位游泳者的夢魘,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硯農提醒,如果平時有在服用利尿劑、鈣離子阻斷劑等降血壓藥物,游泳時比較容易發生抽筋。


林硯農醫師解釋,利尿劑幫助身體排除水分,如果又沒有適量補充水分、電解質,體內水分、電解質很可能失去平衡,增加抽筋風險。


另外,肌肉收縮、放鬆都需要鈣離子,而鈣離子阻斷劑可能影響鈣離子作用,進而擾亂肌肉收縮、放鬆機制,因此服用上述藥物的患者在游泳時,一定要特別留意抽筋問題。


抽筋原因可分四大類,第一,體內電解質不平衡。


第二,外界環境溫度太低。


第三,情緒緊張也容易引起抽筋。第四,


局部肌肉使用過度。肌肉運作時必需耗費能量,而能量來源為「三磷酸腺?」(ATP),當這種能量物質消耗殆盡時,就可能產生抽筋。


林硯農醫師認為,游泳最忌諱平常沒有游泳、運動習慣,突然心血來潮,一下子游太久、游太遠,這樣肌肉很容易疲乏,也非常容易抽筋。


根據一項南非研究顯示,許多運動選手抽筋都不是因為脫水、甲狀腺疾病、血流受阻、神經受損或缺乏鈣、鈉、鎂、鉀等礦物質,研究人員發現,許多游泳選手抽筋時,體內電解質並沒有出現特殊異常狀況,比起沒有抽筋的人,抽筋者也沒有流失比較多的水分。


南非研究運用肌電反映檢查(Electromyograph-EMG)觀察抽筋肌肉的反應,這項檢查可以觀測抽筋時的神經電流活動。


結果發現,大部分運動選手抽筋肇因於肌肉疲乏,或肌肉組織遭受撕裂傷。


研究人員建議,游泳時如果發現一組肌肉群已開始酸痛,或者筋肉已經出現緊繃徵兆,最好放慢游泳速度,並好好休息,以避免抽筋。


抽筋時該怎麼辦?林硯農醫師指出,游泳時,抽筋常發生在腿部、足部,一般抽筋時,筋肉會朝一個方向攣縮,此時應該往反方向伸展,以腳底板來說,如果腳底板往下縮在一起,就慢慢將腳底板朝上伸展,並搭配冰敷、按摩,舒緩疼痛。


林硯農醫師叮嚀,游泳、戲水前一定要先做暖身運動,暖身包括讓伸展、熱身。


伸展時,肌肉緊拉20秒之後再放鬆,關節、各組肌肉都要切實伸展。


而熱身是讓身體變暖,促進血液循環,血液循環良好較能適應外界溫度的變化,下水前至少需暖身10分鐘以上,才能降低抽筋風險。



《戲水危機處理》救溺 擠壓肚子錯大了!水會嗆傷肺部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09/05 00:07 ◎記者蘇湘雲/專題報導


溺水急救常出現哪些迷思?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科主任蔡維謀表示,有些民眾可能慌慌張張地為溺水者擠壓肚子,希望把溺水者胃裡的水擠出來,這種做法大錯特錯,可能導致溺水者嗆到,水反而容易跑到肺部,造成傷害。


當患者能自動呼吸,但有嘔吐現象時,可以讓患者側躺,呈復甦姿勢。


中華緊急救護技術員協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哈多吉也不建議為溺水者壓肚子,事實上只要頭側一邊,水就自然流出來。


蔡維謀主任解釋,當一個人溺水時,喝進肚裡的水並不多,溺水者被救上岸的時候,如果沒有呼吸,意識不清,第一件事就是趕快作CPR(心肺復甦術)急救。


不要再等待或浪費時間壓肚子擠水。


把溺水者救上岸時,在搬運過程中也要注意避免傷患頸椎、脖子受傷。


在「急診醫師月刊」(EmergencyPhysi-ciansMonthly)中,美國麻州貝斯泰醫學中心珍奈特‧沃爾夫(JeannetteWolfe)博士與崔西‧強克曼(TracyJonkman)點破一些溺水迷思,像有些人認為溺水後,體內電解質會不平衡,事實上,除非溺水地點發生在死海才可能出現電解質失衡。


一般來說,從溺水者體內吸出的液體往往少於200毫升,不管是不是海水,這樣的份量都不會影響電解質平衡。


沃爾夫博士與強克曼博士撰文解釋,當一個人溺水時,口鼻沒入大量的水,體內、外界空氣無法相通,呼吸受阻,溺水者可能暫時閉氣,不過終究還是會下意識地喘氣,此時,水就會灌進嘴巴,刺激喉嚨,引起喉頭痙攣,導致血液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缺氧和酸中毒。


如果溺水持續惡化,缺氧就會越加嚴重,肺功能也遭到損害,或者酸中毒蔓延引起心律不整。


蔡維謀主任強調,急救時分秒必爭,因為血液循環一旦停止,氧氣供給就會中斷,只要大腦缺氧4分鐘,腦細胞就會受損,大腦缺氧8分鐘,大腦組織開始遭到破壞,若大腦缺氧10分鐘以上便造成腦死。


因此黃金救援時間只有4到8分鐘,時間拖越久,生存希望也越渺茫,即使撿回一命,癒後狀況也較差。


蔡維謀主任建議,激烈運動後最好不要馬上下水游泳,一定要稍微休息一下,有些年輕人喜歡玩排球">沙灘排球

,這就算激烈運動,此時下水很容易肌肉抽。

另外,喝酒後、吃太飽、肚子太餓也都不宜游泳,下水前一定要做柔軟、暖身運動。



《戲水危機處理》水母螫傷 輕者局部有紅斑、腫脹!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09/05 00:07 ◎記者蘇湘雲/專題報導


台北榮總毒物科主治醫師吳明玲表示,臨床上曾有病例在海中游泳,竟被水母打到臉,因蕁麻疹過敏反應,導致整張臉腫脹,趕緊就醫治療,使用抗過敏藥物、止痛藥治療後,情況才逐漸好轉。


大部分被水母螫傷後,局部可能出現紅斑、腫脹症狀,皮膚也會有紅線狀傷口,就好像一條繫有小針的鞭子打在身上。


有些水母帶有神經、心臟毒性,泳客也可能出現噁心、頭昏、肌肉酸痛等症狀。


吳明玲醫師解釋,在台灣很少看到極嚴重的病例,夏季患者較多,大部分人被水母攻擊後,頂多覺得腫痛,接觸海水後,疼痛感可能加劇,有些人上岸後皮膚出現刺痛感,甚至還不知道自己被水母攻擊。


少數泳客會出現過敏反應,腫脹現象就會變得比較明顯。


當泳客上岸時,水母的刺絲胞還會留在皮膚上,繼續釋放毒素,可以用衣水母刺絲胞撥掉。


吳明玲醫師指出,台灣很少看到劇毒水母,不過醫學中記載,有些罕見、嚴重病例甚至出現呼吸困難、劇痛、血壓低、休克等症狀,很少有人遭水母攻擊而痛到底溺水。


吳明玲醫師提醒,被水母攻擊後,皮膚有傷口,要特別小心感染問題。


治療上,醫師可能使用抗過敏藥物、止痛藥等幫助減緩症狀,若有感染,就會用抗生素治療。民眾被水母螫傷時,可以先以自來水清洗傷口,然後拿優碘或生理食鹽水消毒。


若症狀沒有緩解跡象,就要就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