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只能專注在一件事情上。
讀到這兒,你或許會噗嗤一笑。
因為就在你讀我的書、看到這行字的同時,你可能一面踩著固定式腳踏車、看著電視新聞,爐火上還煮著晚餐呢!
沒錯,在現代社會,人人都能同時處理多項任務。
但問題是,我們的腦並不適合這麼做。
因為當你同時處理好幾件事,你等於妨礙你的腦做事,它正努力讓資訊進到短期記憶,只要一不小心,就會前功盡棄。
一旦資訊不能成功進到短期記憶,你永遠不會再記起來。
這就是為什麼同時處理多項任務,反而事情常做不好。
沒錯,你可邊走,邊嚼口香糖,邊摺衣服,邊和朋友講電話;
小丑也能一面騎獨輪車,一面耍彩球。
但這些都只是機械動作,不需用到太多腦力,同時處理並無大礙。
然而,在大多數狀況下,同時處理多項任務會影響資訊進入長期記憶,讓編碼過程更加困難;
尤其當兩個完全不同的任務同時處理,得分別用到不同思緒與專注力時,影響更嚴重。
所以我歸納出第3條整理原則:同時處理多項任務,通常只會讓你更沒效率。
我們要不是沒聽見,就是沒聽進去,當然就不可能把資訊轉進短期記憶。
既然證實開會時使用筆電會降低生產力,從此Google的某些會議就有了「不許帶筆電」的規定。
這當然引發令人意想不到的後果。
一旦有人想到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就管不了會議是否仍在進行中便站起來走出去。
這確實讓正在報告的人分心,但話又說回來,至少這些「會議逃兵」能更有效善用他們的注意力。
(好的會議其實可利用筆電把大家聚在一起好好開會,大家也不再因短期記憶無法容納超過九件事,這是不爭的事實,也驅使我提出第2條整理原則(許多整理書籍也都有提到):趕緊把資料從腦袋中移出,愈快愈好!
你若不照做,你的短期記憶很快就超載,你也會忘記你原本要記住的。
同時處理多項任務為何行不通
大多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只能專注在一件事情上。
讀到這兒,你或許會噗嗤一笑。
因為就在你讀我的書、看到這行字的同時,你可能一面踩著固定式腳踏車、看著電視新聞,爐火上還煮著晚餐呢!
沒錯,在現代社會,人人都能同時處理多項任務。
但問題是,我們的腦並不適合這麼做。
因為當你同時處理好幾件事,你等於妨礙你的腦做事,它正努力讓資訊進到短期記憶,只要一不小心,就會前功盡棄。
一旦資訊不能成功進到短期記憶,你永遠不會再記起來。
這就是為什麼同時處理多項任務,反而事情常做不好 。
沒錯,你可邊走,邊嚼口香糖,邊摺衣服,邊和朋友講電話;
小丑也能一面騎獨輪車,一面耍彩球。
但這些都只是機械動作,不需趕緊把資料從腦袋中移出,愈快愈好!
同時處理多項任務,通常只會讓你更沒效率。
像我之前在Google,開會時總會有人把筆電打開,旁邊的人也都司空見慣。
倒不是他們不在乎這些會議,只是每個人都有各式各樣的事等著處理,同時雜耍一堆彩球似乎滿有效率的。
事實不然!
結果,我們大多數人很明顯的都遺漏了會議裡宣達的許多重要資訊,因為我們同一時間處理多項任務,無法全心注意周遭實際發生的動態。
我們要不是沒聽見,就是沒聽進去,當然就不可能把資訊轉進短期記憶。
既然證實開會時使用筆電會降低生產力,從此Google的某些會議就有了「不許帶筆電」的規定。
這當然引發令人意想不到的後果。
一旦有人想到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就管不了會議是否仍在進行中便站起來走出去。
這確實讓正在報告的人分心,但話又說回來,至少這些「會議逃兵」能更有效善用他們的注意力。
(好的會議其實可利用筆電把大家聚在一起好好開會,大家也不再因議題跟自己無關而不想開會。關於這點第11章會詳述。)
同時處理多項任務可能得付出很高的代價。怎麼說?
前不久,我一邊開車一邊傳簡訊(順便一提,行車上路時最好不要同時處理其他事),看見前方紅燈,我踩下煞車,不太專心的我,沒能算好跟前車的距離,就這樣撞上。
所幸沒人受傷,但那通簡訊是我傳過最貴的一通。
(別擔心,我從此不在開車時傳簡訊;現在美國某些州已對開車傳簡訊開罰。)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