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萊特兄弟這兩個任性的腳踏車製造者夢想製造出可在天空飛翔的機器,今日的社會與環保企業家就像萊特兄弟一樣,他們在別人眼中的重重困難中看到了幫助他人前進未來的可能性。
這種樂觀主義在危機四伏的現在並不常見,只有社會企業家不畏重重困難,事實上,這種毀滅將至的危機感反而更能激發他們的企圖心。
歷史上有許多否極泰來的例子。
愛因斯坦曾說「每個困難都暗藏機會。」社會企業家與眾不同之處,不只是他們在困難中看到潛在機會的慧眼,還有他們為未來市場與企業建立基礎的獨特領導能力。
不論目的為何,社會與環保企業家採取與主流企業與政府組織大不相同的方式打造商業營運實例。
若詢問主流企業對於2000年風光設定、並預計在2015年前完成(但可能性不高)的「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UN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有何看法,大多數企業都認為要在現今市場達成這些目標困難重重(注1)。
的確,有些企業已開始依照某些千禧年發展目標制定營運報表,但他們的心態是,目標太過遠大,自己所做的事無法發揮太大的影響力。
就政治界來說,基於民主政治的歷史非常短暫,政治人物的視野相對短淺,因此,對他們來說,2015年的問題應該是別人的事,不是自己的事了。
相形之下,許多社會企業家認為自己的進度比千禧年發展目標提早了許多年。
許多社會企業家認為千禧年發展目標的意義比較在於它的內涵與制定原因,而非涉及的人、區域、方法與時間。
他們提出犀利的問題,質疑主流政治人物、公家機關、企業界與金融機構要如何達成這些目標。
儘管如此,我們認為千禧年發展目標界定的領域是個很好的起點,可讓我們用來檢視未來的問題與商機。
不論理由為何,大多數的領導者都將這十大落差點視為無法連結的斷裂點。
分析師提出,有些落差正逐漸擴大中,這個現象有一部分是由於主流營運模式所促成的全球化與財富創造的過程所造成的。
我們與這些傑出的社會企業一同重新界定這些落差──人口、財務、營養、有限的天然資源、環保、醫療、性別、教育、數位科技與不同形式的安全議題──作為未來市場商機的指標。
要掌握這些商機,主流企業必須拋開舊有商業思維,才能進入全新的市場。
所幸,他們可向社會與環保企業家學習,因為這些企業家已經在新市場經營自己的事業,並且對產品與作業流程進行改革。
他們可能影響了供應鏈,包括改變勞動力的供應。
他們可能影響或擴大了顧客群,為現有顧客創造產品需求或是開發全新的顧客群。
他們也可能致力於法令的推動,提供預見未來法令需求的科技或服務,同時提供企業界可採用的永續替代方法。
或者他們可能創造出劃時代的科技,以科技的跳越式進展淘汰舊有方法,藉此改變整個產業。
接下來,我們將逐一討論這十大落差,簡短說明可能出現的問題,並提出社會與環保企業家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這些企業家無法提出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萬靈丹,但至少他們找出解決方法的嘗試可為我們指引未來市場的方向。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