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每次接收到新資訊的當下,你都非常專注,沒有同時處理其他事,那你要怎樣讓新資訊保留久一點,不再只是幾分鐘?
這時候,你會將這個資訊從短期記憶移進長期記憶,認知科學家稱這個動作為「編碼」(encoding)。
「編碼」意味著某個事物改變它原有的形式。
就腦部而言,是指資料從短期記憶進入長期記憶後,會以不同形式儲存。
拿記憶電話號碼的例子來說,你就會明瞭。
現在請你進到長期記憶,回想某個心儀對象第一次把電話號碼給你的時刻。
你當時手邊沒東西抄下號碼,你是不是會設法用腦袋記住?
你可能在腦海裡不斷重複那組號碼,一個個號碼默記,認知科學家稱此為「複誦」。
藉由複誦,你把那組號碼從短期記憶編碼進入長期記憶。
電話號碼成功編進長期記憶後,你才能打電話給你的未來情人。
(我知道大多數現代人都不記另一半的手機號碼,而是存在手機記憶卡。)
若接下來你們兩人感情發展順利,你再也不用一天到晚複誦對方的電話號碼,因為它已存進長期記憶了。
不過,一旦順利記住,你可能發現這組號碼好像不太對勁。
你會注意到:要你背出整組號碼不是問題,但要你隨機說出其中一個號碼,卻做不到。
這麼說吧!
若我問你:你另一半電話號碼裡第五個數字是什麼?
你恐怕得想上好一陣子,你可能從第一個數字開始,一個個默念,直到你念到第五個數字。
注意到兩者之間的差別嗎?
電話號碼在你腦中編碼時,你回想它的方式,是不是和你編碼成功後的回想方式不同?
當你複誦這組號碼時,它們是一串各自獨立的數字;
一旦編碼成功,就成了單一物件,不再分別獨立。
是這樣沒錯,但誰在乎呀!
再說,你也不可能需要從記憶中找出一組電話號碼裡的第五個數字。
不過,這個例子指出一項人腦記憶的困境。
因為當某個資訊完成編碼後,日後若要人腦以不同於當初編碼的方式或相關背景來擷取同一項資訊時,我們的腦恐怕很難找到它。
現在問題在於:你希望你的腦能以你日後方便擷取的方式將資訊編碼進長期記憶,但它卻很難如我們所願。
如果你擷取不到某項資訊,就無法使用,它只是在你的腦部占用一個空間,那不就像是那雙被你塞進鞋櫃角落的舊雨鞋嗎?
總之,編碼的重點在於過程中不能分心,不然資訊就編不成碼,日後也就不可能擷取到,先前你做的都成了白工。
若你不想在腦海中一再複頌要記下的資訊(這的確不是記住資訊最有效的方法,再說你可能不小心把腦中複誦的東西大聲唸出來,這只會讓你看起來很蠢),你或許會問,是不是還有其他更有效的方法,幫助你將資訊成功轉移到長期記憶?
答案是有:替資訊找到一個故事。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