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脈=錢脈──改變一生的人際關係經營術

三部曲 活用人際關係的金鑰匙

(1)你不給人幫忙,就不要奢望別人替你辦事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哲理故事:

    有一個人被帶去觀賞天堂和地獄,以便比較之後能聰明地選擇他的歸宿。

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獄。
 
乍一眼看去,他十分吃驚,因為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擺滿了各種佳餚,包括肉、水果、蔬菜。
 
然而,當他仔細看那些人時,他發現裡面沒有一張笑臉,也沒有伴隨盛宴的音樂或狂歡的跡象。
 
坐在桌子旁邊的人看起來沉悶無比、沒精打采,而且骨瘦如柴。
 
他們每人的左臂上都捆著一把叉,右臂上捆著一把刀,刀和叉都有四尺長的把手,不能用來吃飯。
 
所以即使每一樣食品在他們手邊,他們也吃不到,一直挨著餓。

他又去天堂,同樣有人、同樣有食物餐具,可是這裡的居民歡歌笑語,生活十分快樂。因為他們互相餵食。

這個小故事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你替人幫忙,人家才會給你辦事,你給人幫助,人們才會給你以幫助。

現代社會主要建立在交換關係之上,有來才有往,你幫人家辦事,他欠你一個情,日後你有事求他,他才會反過來幫你辦事。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你不給別人辦事,那就不要指望別人為你辦事。

(2)主動滿足他人的願望

俗話說:「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這句話體現了求人幫忙的原則。你幫我辦事,我就給你辦事。
 
在現代社會裡,人們都希望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否則就不願付出,這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表現得非常突出。

在生活中不乏這樣的現象:在求對方幫忙時,對方並不情願為你白忙,他希望你也能幫他做些事情,有的甚至希望在他為你辦事之前,你得先為他辦事。
 
如果瞭解對方的這種心理,主動滿足他的欲望,他就會很痛快地幫助你。

辦事,講究事換事,某些事該不該為你辦,首要的是看你能不能幫他辦事,或者有幫他辦事的潛力,到時能為他所用。

求人與被人求是一筆人情債,儘管人情債無法精明地計算,但是也要心中有數。

有時對方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事情,此時你就要讓對方精神上得到滿足,表現出對對方的崇拜和尊敬,不斷地誇獎對方的能力。

如果你與對方關係很密切,求他幫忙時,他不會提出條件來,那你也要多為對方考慮,盡量多為對方解決一些困難。不論關係多密切,你總求人家幫忙而沒有回報,時間久了也就不行了。

如果你求別人幫助的是一件名利雙收的事,那對方也希望從中得到一些名或利。如果對方什麼也得不到,而你卻名利雙收,對方就會在心理上失衡。
 
要想辦成事,必須事換事,能領悟和運用這一點的人,就會成為無往不勝、所向披靡的辦事高手。


22、利益相同,對方幫忙更主動

交友辦事,如果讓對方覺得與你有相同的利益,對方幫忙就會更主動,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這就好比戰場上同一個戰壕的同袍一樣,同袍之間有著相同的利益,共生死同存亡,每一個人都要勇敢地去戰鬥,才能取得共同的勝利。

其實,求人幫忙也跟打仗一樣,要為了共同的目標和利益去奮鬥。

有一部電視劇,劇中有個老謀深算的強盜計畫搶銀行,於是他找了兩名以前的手下,共商搶銀行的大事。後來,因為只有三個人,人數太少很難成功。
 
他便要他的手下另外再找七個人,以組成十個人的強盜集團。

他的手下順利地找到了他們所需的人手,但老強盜卻發現,他與這七個新夥伴根本就不認識,他們是否值得信任實在是一個大問題。

於是他想到了每晚分別與一個新夥伴共進晚餐的好辦法,席間除了加深彼此的感情、交代各人所負的任務之外,還鄭重地向他們表示,他們之間有著共同的利益:「我也跟你們一樣需要錢!」

由於彼此有了相同的目標和利害關係,這個計畫最後終於成功了。

當然,以上不是一個好例子。
 
但只是借此說明這樣一個問題:彼此之間的溝通與合作,讓對方感覺到你與他有相同的利益關係,往往可以迅速地拉近彼此間的距離,使對方努力去做。
 
這一技巧如果應用得好,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1) 找到你們之間的共同點

若能形成雙方的共同點,讓對方感覺到你與他的利益是一致的,對方就會主動去辦事。

有一家工廠的生產效益不是太好,員工們的工資很低,當員工們要求增加工資時,老闆就對他們說:「各位,你們希望公司倒閉嗎?」
 
當然沒有人希望工廠倒閉的,如果倒閉了,就會失業,連眼前的低工資也拿不到了。

老闆繼續喋喋不休地說:「如果工廠倒閉了,大家一毛錢也拿不到。
 
我也不希望工廠倒閉,我與你們有著共同的利益,工廠倒閉了對你們、對我都沒有好處。
 
如今我們只有團結一致,共同度過難關,若工廠持續營運順利,大家都有個希望。」

員工們聽了老闆的話,感覺到老闆與自己有著共同的利益關係,覺得工廠營運更順利,老闆發財了,自己的薪水就會提高。
 
結果這些工人齊心協力,各個努力工作,果真把工廠搞得有聲有色,最後老闆和員工們都達到了自己的願望。


(2)讓對方知道你與他的利益是一致的

有這麼一則寓言:天鵝、烏龜、小蝦同拉一輛車,天鵝拚命地往天上飛,烏龜拚命地往岸上拖,小蝦拚命地往水裡拉,可車子卻一動也不動,因為牠們拉車的目標沒有取得一致。目標不統一,方向不統一,其結果自然是徒勞無功的。

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有相同的利益、相同的目標,才能達成共識,並為之努力。

在交友辦事的過程中,如果讓對方知道你和他有著共同的利益,雙方必須結成利益同盟,才能取得共同的利益,那事情就好辦多了。

利益的相通性、同一性和互補性是建立在團結一致、同心協力之上的。
 
只有這樣,才能求得成功順利,避免一再損失的結果。

戰國時代後期,經過商鞅變法後的秦國逐漸強大起來,成為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均無力單獨抗擊強秦的侵略。
 
為了與強大的秦國對抗,保持弱小國家的利益,六國聯合,勢在必行。
 
其時,謀士公孫衍首先提出「五國相王」合作抗秦的策略,後來,東周洛陽人蘇秦極力推行,他周遊列國,遊說各國合縱抗秦,終使六國聯合起來延續百年之久,令秦國不敢輕易向六國中的任何一國下手。

西元前三一四年,蘇秦先到燕國,向燕文王指出,自己與燕國有著共同的敵人、共同的利益,在強大的秦國面前,各小國好比風中的蠟燭,只有大家聯合起來,才能保護各國的利益不受分割。
 
他勸說燕文王應與近在百里的趙國聯合,以防千里之外的強秦。

燕文王接受了蘇秦的建議之後,蘇秦又來到趙國,向趙肅候指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他說:「秦國進攻趙國,是因為顧及韓、魏兩國襲其後方。
 
如果秦國先打敗韓、魏,再舉兵攻趙,那麼趙國的災難就到了。」
 
蘇秦還向趙王指出:「六國之地五倍於秦,六國之兵十倍於秦,如果為了共同的利益,能夠合六為一,同心同德,必定能打敗秦國。」因此,他希望趙王邀請韓、齊、楚、燕等國國君進行談判,共商六國聯合抗秦大業,這樣,秦國就不敢進攻六國中的任何一國了。

在整個遊說過程中,蘇秦抓住了各國都要維護自己的利益、秦國是他們的共同敵人這一主線,講明六國有著共同的利益關係,合則可以抗強,分則有被秦國各個擊破的危險,因此,和衷共濟,聯合抗秦,才是保護自己國家利益不受分割的唯一選擇。

讓對方知道你與他有著共同的利益,對方才會竭盡全力去做。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不去努力維護自身利益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