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發現誌電子報:創業成功經典



















創業筆記 









創業成功經典


文/劉助

今年2月6日,美國digital 的創辦人歐森(Ken Olsen)去世。

 

他的一生代表著迷你電腦的一代,digital的成功與消逝也代表著迷你電腦的興起與衰退。

 

他是繼美國福特之後由零創業而使公司漲到最大的創業家,後來的蓋茲又超越了他。

 

歐森的成功使美國創投業得以開展,成為一個產業。

美國早期的創投大多是家族企業,最有名的就是洛克菲勒的創投公司(RBI),以及JHWhitney,P&T(Payson& Trask),他們的經營基本上都是老闆說了算的。

 

真正成為專業投資的創投業是由ARD開始的。

 

而ARD是由MIT與哈佛大學管理學院的教授們組成的經營團隊—MIT的Compton教授,哈佛的Doriot教授,他們兩位都是對創業投資最感興趣的學者,是推動創投的主力。

 

他們在1958年投資歐森的digital,從7萬美元占70%開始。

 

到了1971年把digital股票分給股東時,就變成價值3億5,500萬美元,得到50倍的回報。

由於這個投資的成功,使得創投業被社會肯定,而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產業。

 

後來的創投就不一定是家族企業了,而是可以公開招募的基金,形成把社會剩餘資金導向由創意而成立的公司的管道,為社會創造了不少財富。

 

因此我們也可以說,digital的成功也順道帶來了創投業的開始。

 

而digital的歷史正好也是迷你電腦的歷史。

創業要選擇熟悉的事

由digital的興衰,我們可以見到企業的成與敗是有跡可循的。

 

成功需要長期的努力,衰敗卻是一瞬間。

 

digital是1957年由三名工程師創立的。

 

一個是歐森,另一個是他的弟弟Stan,第三個是安德森(Anderson)。

 

他們用簡單的模組讓工程師可在實驗室裡享用電腦運算的方便。

 

當時的背景是,電腦是用來做計算的,人們把程式寫好,打成卡片,然後送給電腦室的員工,將卡片送到電腦裡進行處理。

 

這對研究的教授們很不方便,常因為一點小差錯,就得等上一天。

 

因此若能把電腦縮小,放到實驗室,讓研究員自行操作,應該是有市場的。

歐森團隊就在這情況下,設計出digital迷你電腦。

 

他們設計出一個板子賣給研究人員,讓他們連到實驗對象,直接取得數據,進行處理。

 

歐森本來就在美國MIT的林肯實驗室工作,因此他對工程師的需求最為了解。

 

我們常說,做你最內行的事,才容易成功。

 

歐森選擇他最懂的電腦硬體設計,應用在他最熟悉的科技研究的工程師市場,就是一個明證。

由於市場定位策略正確,digital第一年就獲利,然後連續35年獲利,直到1992年才出現一次虧損。

 

這一次虧損28億美元,可謂不小,也因此導致歐森下台。

 

我是歐森時代被升為公司副總裁的。

 

有機緣與歐森共事10年之久,見證了他的輝煌年代,也見證了他的衰敗,對一個成功的創業者的成敗有著深深的感受。

 

這也造就了我後來努力尋找創業成功的基因,在此與有意創業的朋友分享。

管理典範 值得學習

為人:歐森為人誠懇認真、樸實用心,工作有分大小,使得時間的使用有效率。

 

當digital由小而大,成為僅次於IBM而為美國第二大電腦公司時,他仍然保持早上8點上班,下午5點下班的習慣,我有一次問他,難道你不忙嗎?

 

怎麼可以下午5點鐘就下班?

 

他告訴我,事情只能撿重要的做,否則永遠忙不完,我們應該把精力放在最有意義的地方。

 

這與《易經》所說的「簡易」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事情必須簡化,抓大放小,才能處理好日常工作;

 

每天忙得團團轉,並不會增加多少效益。

 

有的同事工作效率不好,又擔心被看成不努力,於是以長長的工時來表達努力,雖無事卻要做得像很忙的樣子,以求心安。

 

企業可以檢驗一下公司是否有此情況。

注意細節,重視數字:歐森在設計電子產品時,對所有的設計細節都仔細過問,對工廠製造過程也都仔細過問,他說生產力就在細節裡。

 

這被許多副總級但比較懶惰的同事取笑,謂CEO不該如此注重細節。

 

我猜歐森是由小地方看公司同事的努力是否有效,很多同事一知半解,竟誤以為他是重視小事而嘲笑(當然也有不知所以的CEO只會看小事)。

 

有一次在公司高階會議時,有工廠廠長回答不出存貨的量,就被要求停止報告,回去整理數字再來。

 

對產品經理,他就會要求對本公司、對手的產品價格一清二楚,把數字拿出來琅琅上口。

 

我因為對產品價格、製造零件的成本,以及產品的功能一清二楚,他才漸漸的把工作給我,使我有機會成為負責一個部門的副總裁。

時時刻刻都在創新:他經常在夜間打電話給同事,尤其是高階的同事,下班後,我經常接到他打來的電話,討論創新的idea。

 

包括他當日去哪裡看到什麼產品,什麼客戶的反應,以及他的臨時想法。都會把它丟給我,要我跟進,那時我就變成了他的創新跟班了。

謀於內,成於外。

 

他的工作基本上就是謀略性的工作。把idea丟出去,希望它會發展成有用的新產品。

失敗的原因:缺乏對自然事物演化的了解及應變,勢易則事異。時代變了,所需要的核心價值也變了。

 

CEO應時時觀察經濟形勢是否變了,如果有異,則須及早因應。

 

他對PC功能的誤解,導致他無法對PC應變。

 

《易經》說一切事物都可用「象」與「變」來描述;

 

CEO不能只觀察「象」,也必須對「變」做仔細的觀察,「變」實際上就是微分,當事跡有異時,就該提出應變的策略。

 

戴爾提出直銷時,就該認識到,獲利的來源是通路,而非已經標準化的硬體本身了。

作為一個創業者,利益分配也是一門重要課題。

 

如果他第一年就賺錢,而後連續35年都賺錢,不需要創投的資金;

 

更沒有道理用70%股份換得7萬美元的投資。

 

他不懂得這些企業價值的計算而放棄了太多,則是他本人的損失。

 

後來,我也問他這個事情,他輕輕地回答「過去了,往前看」。

 

他答得輕鬆,但是否如此我們不知。

 

從他因董事會壓力而去職以後的痛苦懊惱,我深知他是有所感悟的。

 

創業者至少要懂簡單的財務知識,才能把工作與分配都做到適當,才會過著快樂的創業生活。





關鍵報告 









資策會與工研院攜手 開發微電腦控制睡眠環境 國產智慧床 揚名國際


文╱何乾瑋 照片提供╱綠樣實業公司

占據人們一天三分之一的睡眠時間,是人類儲備第二天戰力的重要關鍵,但據世界衛生組織2007年對14個國家、15個地區在基層醫療就診的病人進行調查,發現27%的人有睡眠問題。

 

美國的失眠發生率高達32%至50%,英國為10%至14%,日本為20%,法國為30%,中國也在30%以上,可見失眠已成為全球一致性的健康問題。

根據2009年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所做的「國人睡眠趨勢大調查」顯示,台灣有6成國人有失眠現象,慢性失眠人口較2006年大幅增加1倍,由11.5%上升至21.8%。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睡眠醫學會自2000年開始,每隔3年進行國人睡眠狀況大調查,至今已進行第4次,國人睡眠滿意度逐年下降,從2000年的89%掉到2009年的63%,為歷來最低。

台灣每年吃掉8.5億元安眠藥

中央健保局統計,2004年國人吃掉近新台幣8億5,000萬元的安眠藥,在台灣,有許多人至醫院或睡眠中心尋求短暫的好眠,睡一晚的價格從5,000元至上萬元不等。

 

擁有百年發展歷史的兩大床墊公司美國禮恩派(Leggett& Platt)與日本席夢思(Simmons)看見失眠市場的大餅,分別研究發展並製造出科技床組Starry Night與Restino。

Starry Night是將音響、投影機與電腦等整合進床墊中,打造床墊上的家庭劇院。

 

特別的是,Starry Night床墊中配備水管系統,可以根據微電腦測量到的人體溫度,調整至最令使用者舒適的床墊溫度;還有利用震動感測器與壓力偵測系統,當感知到使用者打呼時,微電腦便使床微微提高7度,幫助使用者暢通呼吸道,舒緩或停止打鼾。

Restino則是日本席夢思與Panasonic電工技術合作,該床墊在入睡前會啟動低音波震動,藉此消除使用者壓力以幫助入睡。

 

入睡後,床墊下方的震動感測器會與床頭的溫度感測器連結,紅外線裝置即能啟動冷、暖氣,自動提供最舒適的溫度。

此外,Restino提供35組經研究證實的舒眠音樂模組供挑選,搭配不同的燈光模式,隨感測器偵測到使用者狀態的不同,選擇適當的音樂幫助入睡。

代表健康睡眠品牌形象的本土床墊業者綠樣實業,在2001年與德國床墊品牌商艾爾莎(ELZA)共同合作成立Power Sleep品牌,利用長期與艾爾莎合作的研發與製造能力,陸續成功地開發出量身訂作系統與WBPA運動床墊系統,大獲市場青睞。

其中量身訂作系統是Power Sleep與國立體育大學合作研發,包含一睡眠測試台,與量身訂作演算法,以軟硬結合方式解決睡眠的根本問題。

該系統除了軟硬體開發外,還進行了約百人的睡眠實驗所建立。Power Sleep總經理劉智源長期投入健康睡眠寢具開發,此一系統成功研發後也已申請專利保護。

其中系統包含影像的脊椎模擬推估,與軀幹壓力分布測試等綜合推估,經由建立的演算法計算後可得到軀段位置、支撐與平衡等三個參數,作為客戶量身訂作專屬床墊的依據。

量身訂做專屬床墊 解決失眠

實際的作法是,量身訂作系統將受測者身體區分為頭、頸、肩、背、腰、臀、足等7個軀段,當操作人員依受測者需求分別測量軀段的不同長度並將其輸入後,系統將依照其軀段數據製作床墊的區段,提供製造人員生產之參考數值。

2011 年1月Power Sleep在全球最負盛名的家具展覽會-imm科隆國際家具展的展示中,更是導入工研院最新發展、獲2010華爾街日報科技創新獎半導體類優選的「大面積壓力陣列感測技術」,同時與資策會創研所合作開發,更新量身訂作系統,將工研院之創新技術與原本的系統成功結合,在科隆展中吸引來自各國買家與媒體的目光。

有別於知名的床墊製造大廠製造科技床墊,以微電腦進行睡眠環境控制的睡眠解決方案,Power Sleep根據每位消費者不同且獨特的個人特質,結合睡眠醫學打造出一張終極客製化的量身定作床墊,從睡眠最根本的地方開始改善睡眠。

第一步成功後,Power Sleep也將持續與資策會及工研院合作,著手研發科技床墊,但該床墊與其他大廠推出床墊將有顯著的差異,Power Sleep要搭配量身訂做系統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利用大面積壓力感測技術,提供使用者進行客製化的睡眠環境調控,打造最完美的健康睡眠體驗。








 
 








新媒體價值鏈 行動廣告是關鍵戰場


文/尹皓

隨著Google、Apple、Facebook在行動服務與廣告市場的布局,近年來這些大廠更在智慧型手機與行動上網服務方面,策略地整合了系統晶片、軟體與服務平台,將帶動未來10年在行動服務應用與媒體廣告的成長,發展出一個新媒體價值鏈,預告下一局「媒體與廣告」將是關鍵戰場。

推動百花齊放的市場

所謂「新媒體」,係泛指利用網路、通訊、感知等新科技,與消費者溝通產品資訊、傳遞廣告內容,對於傳統媒體之形式、內容及類型所產生的質變,包含移動、互動、觸動以及客製化等特性,有別於傳統媒體如電視、廣播、報章雜誌等。

根據資策會創研所統計發現,以往電信業者雖掌握90%以上的行銷平台和消費者資源,但態度保守,使得市場呈寡占局面,廣告與媒體創新能力低;

 

而技術與內容業者雖擁有技術、創意與遠見,但由於規模小、知名度低,更因為受制於「最後一哩(用戶資料)」把持在電信業者手中,最後導致廣告主的整體廣告資源主要仍委託代理商執行,因廣告主看不到投資效益(ROI),新媒體廣告採用率僅一成,且多停留在簡訊應用。

隨著智慧型載具的發展,相關業者皆認為「媒體與廣告」是下階段行動服務與應用的關鍵戰場。然而,廣告服務的效益指標定義與範疇不清,再加上消費者反應與個人隱私問題等,使得廣告服務發展受限。其他類比手機廣告,如行動裝置、看板廣告,亦存在相同議題。

結合地緣關係 貼近顧客生活

資策會創研所服務創意中心消費研究與市場預測組組長鄭仁富表示,國內行動廣告的接觸率已和電視媒體並駕齊驅,並達到8成以上,表示在人手一機的時代中,行動廣告已趕上過去由電視媒體主導的時代,成為到達率最高的媒體之一。

 

在心占率部分,有超過兩成的消費者對行動廣告內容有印象,消費者對這些廣告的記憶度已超越網路、看板或報紙。

 

至於廣告主最關心的廣告能否直接回饋在銷售量問題部分,行動廣告促購率已達20.6%,也僅次電視和網路。雖然行動廣告逐漸成為媒體廣告主流之一,但消費者對廣告模式與行為也絕非照單全收。

從消費者對各類型行動廣告的接觸經驗中發現,消費者認為有參考價值為的行動廣告,是「和地點相關」的內容,例如消費者主動搜尋適地性廣告(Pull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和被動接收的適地性廣告(Push LBS),前者被認定的價值達到43.3%,後者則為29.8%。

適地性廣告比較可擄獲消費者的心,因為這些內容讓消費者無論身處哪裡,都能隨時查看周遭發生什麼事,或在自己的生活空間內有什麼新鮮事正在發生,如果從中出現即時需求,還能自己搜尋服務,這種「寓廣告於服務中」的作法,讓消費者難以抵擋。

成立行動廣告SIG 延伸5大研究主題

2010年,資策會創研所服務創意中心即開始結合業者實務經驗,共同制訂行動廣告定義、指標與效益分析,作為業界共通評估效益的基準;

 

並成立行動廣告SIG,集結貝立德等近十家業者,形成一個常態性的互動與交流機制。

 

2011年計畫將現行雙周報機制推廣為每周出刊一次,並延伸到行動廣告、社群媒體、手機行為監測、連網電視(寬頻影音)、口碑行銷等五項主題。

對廣告業者而言,具特定區隔特性的網路社群,可以讓他們更容易將行銷訊息以鎖定目標消費群的方式傳遞,主要是透過找出關鍵意見領袖,有效快速的影響群眾,並適時進行正面口碑的置入,以優化行銷效益,促進廣告最終目的:完成銷售目標。

從網路社群中觀測對於廣告主有直接參考價值的面向,包括:推薦、購買意願、喜愛,讓廣告主能感受廣告成效,提高廣告主對廣告效果的信心。

 

而透過歷史資料的分析,提供廣告商進行網路社群行銷的參考指南。

 

更精確來說,希望能夠預測在網路社群進行行銷操作所產生的影響力,降低廣告商操作的風險。





台灣亮點 







一個人的台北小旅行 發現秋惠文庫咖啡館


曾經是這兒的上班族,每天朝九晚六在此廝混;

曾經是這兒的常客,每週末大包小包吃喝買樂;


曾經是偶然的過客,在約會與約會之間經過;


永康街總有新發現。


真的!


文/雄獅集團文創中心總編輯韓小蒂
圖片提供/北區國際光點計畫、交通部觀光局、南村落、韓小蒂


曾經在台北信義路、永康街一帶上過兩年多的班,常常在永康街廝混。

 

有時是早晨,可能從金山南路的某條巷弄穿進來,可能從和平東路的無名小巷直搗黃龍;

 

有時是午餐時段,眼中只看到各式攤販與小吃店,錙銖必較地覓食;

 

有時是下班後,從信義路這岸隨便哪個巷口混將進去,或者從新生南路隨性地晃進街區。

總之,這片巷弄糾纏的永康地帶,總有新事物等著我去發現。

韓總編的永康街私路線

我的起點一定是信義路、新生南路口的星巴克,然後是幾家服飾店;

 

接著是生意興隆的正記南京板鴨,會跟玻璃窗裡的板鴨們打聲招呼;

 

再到金石堂書店看看入口處的台灣美食專書,以及鼎泰豐的周邊商品;

 

然後穿過日本人、阿度仔擠滿滿的鼎泰豐騎樓,感受一下台灣美食的無敵魅力;

 

再晃進阿瘦皮鞋店看看廣告鞋;接著往前到永康街口就左轉進去啦。

高記的人潮也不弱,我喜歡他們家的生煎包,但重新裝潢後改以黑鐵淺鍋盛裝,份量變大反而讓我傷腦筋。

 

另一家有名的點心店不太合我的胃口。

 

來到小巷口,這兒曾是日本客必到的台北冰館,超級豪華美味的芒果冰,真的又貴又有人氣。

 

2010年夫妻離婚扯出關店風波,爾後重新開業依然人氣旺旺。

 

美食是台灣重寶,真的不能亂了方寸!

 

左邊分岔的小巷有便宜又好吃的台南小吃點心總匯,中餐與加班晚餐常在這兒解決。

逛街的話,我會沿著永康街右側去探視老店「游於藝」,然後穿過永康公園,經過騎樓義大利麵,往金華街巷弄裡鑽,這裡有主張公平交易的「地球樹」小店,東西不便宜,之前這兒是「三階」服飾店,後來搬到「游於藝」附近。

 

永康街的店家常常會乾坤大挪移,儘管換來換去,會吸引我的,就是會被我找出來!

我的永康掃街熱身儀式到此,接著我會折回永康街探訪新店家。

曾經帶著報紙的美食報導版,在這一帶找到由帥哥當爐、元氣充滿的日式拉麵店,真不錯吃唷;

 

也曾經越過金華街找到溫馨的二樓咖啡館。

 

我通常在離開永康街時會在信義路口左轉,去看看衣服永遠像沒做完的a la sha,還有幾家知名品牌服飾店。

 

2010年7月忽然發現一塊新招牌「秋惠文庫」,我以為是書店,就開心地衝上三樓,沒想到挖到寶了!

書店與咖啡館的模糊界線

秋惠文庫是間咖啡館,而且是滿載台灣百年文物的私人展示空間,彷彿闖進了老教授的研究室,從荷蘭人、原住民、日據時代、光復初期、反共抗俄、十大建設、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等等,一件件古老文物被井然有序地收藏在玻璃展示櫃裡,有的是公仔、有的是文件、有的是日常用品、有的是刀具、有的是玩具,每件都鮮明地展現自己所處的時代。

 

我是個愛看書、愛看展覽、愛看文物的人,在這裡看到好多素未謀面的古早器物,不僅驚嘆連連,甚至還為以往所讀的資料找到了確切的印證,真是大有收穫。

館內的桌椅也饒富古趣,有民居的矮背圓木椅,也有老診所裡真皮的醫師診療椅,皮面斑駁仿舊,坐起來超有FU。

 

館內隔間全以半人高的書櫃引導,欣賞展示的大型台灣文物時,書架上通常都可以找到圖鑑或專書的導覽解說。

 

館裡的阿姨與櫃檯的帥哥對展示的文物瞭如指掌,包括《海角七號》遣返船的原型、丘逢甲的「文魁」匾額、台灣第一位春宮畫家陳朝和的作品,都可以指點你在哪裡展示唷!

沖繩黑糖卡布奇諾與韓良露

當天我點了一杯120元的沖繩黑糖卡布奇諾,黑糖在奶泡上口感甜脆,好似一層焦糖般相當特殊的風味。忽然一個熟悉的身影踏進來—韓良露!

 

也跟我一樣發現新開的店就衝上來,而且她還是這一帶的熟手,從小就在二樓的秋江外科診所看病。

秋惠文庫的主人林于昉醫師係林秋江醫師之子,是位牙醫師。留日期間迷上古書,回國後熱中台灣古文物收藏,從荷蘭時代、鄭成功、清廷、日據、民國迄今,林林總總,量多質精,歷史性、故事性與趣味性俱足,非常貼近常民生活層面。

 

林醫師特別將父親的起居室加以改裝,以「秋惠文庫」之名—為紀念父母乃從父親林秋江、母親陳淑惠名字中各取一字作為店名,開設一間以「台灣歷史文物文獻館」為定位的咖啡館。

寫字台上一本簽名簿,自2010年6月開幕以來,已有不少日本朋友前來參觀,留下簽名為紀念。韓良露仔細地參觀整間咖啡館,馬上約了時間再做拜訪。

 

如果大家對藝文活動很熱中的話,2010年12月觀光局與南村落共同推廣的「北區國際光點」,首先登場的「康青龍生活街區光點」,就看見秋惠文庫咖啡館的美麗現身。

 

很高興看到有心人讓這間咖啡館的動人故事感動更多人,因為這已經不是一家人的回憶與懷念空間,他的豐富蘊含與細膩的保存心緒,讓這些文物成為台灣共有的有形文化財。

單放點放之後的不絕餘韻

自從認識了秋惠文庫,我的永康街路線開始越過金華街往師大方向邁進,因為想要親自看看讓林醫師流連的昭和町文物市集,同時也才發現這一帶有好多風味十足的居酒屋,以及新開的咖啡館與PUB,還有轉到麗水街找到風聞已久的珠寶盒法式麵包點心坊,粉貴唷。

 

從師大圖書館旁冒出來就是兔子聽音樂餐坊,還有一間頗具規模、整理得很整齊的舊書店。

熱鬧過後終有落幕的時刻,對於秋惠文庫咖啡館,我不希望她只是一則永康傳說。

 

於是我親自邀約國旅的產品設計同仁一起來喝咖啡。

 

國旅可能很難安排這樣散客易達的點,但或許外國人來台的旅遊產品可以安排到此,應該會是一個認識台灣前世今生的好起點。

至於我自己,則悄悄盤算應該挑個陽光灑滿的午後,帶本小書挑個信義路窗邊的座位,點杯黑糖卡布奇諾,在現在與過去的時光倒流縫隙裡,享受大隱於台北市的獨處時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